民间微视
这是个特殊的剧组,从编剧、导演、演员到摄像、剧务、剪辑,都是邻居,都是即墨区北安街道新都社区的普通居民。自2020年3月至今,他们以几乎零成本拍了74期短视频,讲的都是发生在自己社区的平凡小事,却在当地创出了一个响当当的栏目——新都微视。
平头老百姓不遗余力拍短视频——单纯自娱自乐?当网红博流量?不,都不是!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刘笑笑 李晓哲
【资料图】
社区里的“高产剧组”
有了新一期的短视频选题后,吴瑞芹赶紧喊上两名摄像师和两名演员,赶往男主演杨军海的家。因为手头的事有点多,身兼编剧和导演的吴瑞芹这次没顾上准备剧本,给三名演员讲了两遍戏后,一场关于青春期儿子叛逆逃学的情景剧就在杨军海家的客厅正式开拍了……
本色出演
——“你们在家是不是就这样?”
6月9日下午4点多,杨军海接到吴瑞芹的电话时,剧组除他以外的“演职人员”都到他家门口了。“快点回来,又有个新戏,这次你还来当男主角。”吴瑞芹在电话里说。
杨军海今年44岁,在小区做点小买卖,已经在吴瑞芹执导的短视频里当了五六回男主角。为他“打出名气”的,是一期倡导文明养犬的短视频,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宣传片的一部分,重要场合都会拿出来播一播。杨军海已经被夸了好几次“这个男演员演得真不错”。
5分钟后,杨军海风风火火跑上二楼,见到吴瑞芹等人,一边开门一边急切地询问这次演什么。
“演个逃学孩子的爸爸。”
“温和的,还是暴躁的?”
“暴躁的,管不了他,就上手打孩子。”
一旁演妈妈的张琳琳听后得意地咯咯笑起来,“那我这次是不是可以演个温柔的妈妈了。我上次演那个骂志愿者的泼妇,被大家笑了好久,说我‘本色出演’。”
几人嘻嘻哈哈地进了门,吴瑞芹立即给饰演父母的杨军海、张琳琳以及饰演高中生儿子的社区网格员刘洋说起戏来。刘洋今年22岁,长得显小,被吴瑞芹看上了,生拉硬拽发展成了演员,专演一些学生角色。
“这期是关于家庭教育的主题,刘洋逃学两天了,还赌气不吃不喝,妈妈拿他没办法,好言相劝也不听。爸爸回来很生气,上手就打,把孩子打跑了。”54岁的吴瑞芹两句话讲完了剧情。
“事就是这么个简单的事,不用使词儿,你们就直接演吧。”最初只是一名热心居民的吴瑞芹,现在身兼数职——新都大妈调解队成员、楼宇妇联主席、新一届社区两委委员以及即墨区第十九届人大代表,经常因为手头上的事比较多,忙得顾不上写剧本。这次,她又没写剧本。“你们都很会演,自由发挥就行。”开拍前,她不忘给演员打气道。
其实,剧本都写在吴瑞芹脑子里,如果没空写,她就一对一跟演员说一说大致台词,因为演的都是社区里的家长里短,发生在居民身边的事,演员们明白意思后,都能很自然地表演出来,经常被吴瑞芹夸“很有灵性”。
王萌与吴瑞芹(右)商量情景剧选题
当然,有剧本的时候,吴瑞芹也允许演员临场改剧本甚至临场互换角色,“用他们熟悉的方式或者自己的话来表达,更接地气。”
吴瑞芹说完戏就一头扎进厨房,寻找水果、饮料当演出道具。杨军海前一天刚买的西瓜派上了用场。“上次拍文明养犬,小杨家晚饭正好炖猪蹄子,我临时改了剧本,把猪蹄子给用上了,让他们边啃猪蹄子边演,效果好得很。”吴瑞芹打趣道,每次拍短视频,道具都是在居民家就地取材。
现在,拍一期短视频已经增加到两个机位了,两名摄像师都是社区年轻的网格员,用的依然是手机,一个手持云台,一个把手机架在三脚架上。
“3、2、1——开始!”
张琳琳端着一盘切好的西瓜走进镜头。镜头前,刘洋歪斜地靠在沙发上玩手机。“儿啊,你吃点西瓜吧。”张琳琳用即墨方言说着台词。“不吃不吃。”被刘洋没好气地拒绝后,张琳琳的情绪一下子上来了,“你这是怎么了?学也不上,饭也不吃,啊,你待干什么?!”
“停!”吴瑞芹嫌节奏太快,边讲戏边示范动作,“你儿两天没吃东西了,你不心疼?你得先说好话,哄他吃口东西。他多次强硬拒绝后,你才能表现出无助的上火、急躁。”
“停!你说话的时候手里拿块西瓜。”吴瑞芹提示张琳琳。
“停!”第三遍叫停,吴瑞芹的理由是“摔手机的力道不行”。
“停!”……
拍到第八遍,镜头后的吴瑞芹这才满意地笑起来,“这遍很好,你们在家里是不是就这样?”
整个拍摄用了1个多小时。吴瑞芹和大家约定时间,还要拍一段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解读支招,最后由社区居民或者网格员剪辑好,就可以作为第74期新都微视的新剧,由社区各平台号发布了。
不愁选题
——讲的都是社区的真事儿
作为新都微视栏目的导演,吴瑞芹从没为选题发愁过。一是他们没有定期发布的硬性规定,不忙的时候,一周拍一期,赶上忙的时候,就半个月或一个月出一期;二是选题多,“社区里每天都发生着各种事,只要有教育、警示、答疑解惑、传播正能量的意义,都可以拍,素材一抓一大把。”
提供选题素材的,多是社区网格员或者物业服务人员。就在这期家庭教育短视频拍摄的前一天,社区开网格员碰头会的时候,有网格员提到,入户走访碰上一居民家有正在上高中的孩子产生了厌学逃学的情况。
该如何帮助这个孩子?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家长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来的是束手无策和双方对抗,而不会去寻找反思深层次的原因。这是一个共性问题,背后都指向家庭教育。
新都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萌因此提议,“让新都微视拍期短视频吧,给所有面临同样问题的家长一些指导。”
“新都微视”这个社区品牌的诞生,源于一次偶然。
2020年3月,因为疫情防控需要迅速推广运用健康码。社区采用了很多办法,通过公众号发布、公告张贴、入户指导等多形式宣传健康码,让社区居民第一时间了解并及时申领。但是,起初效果并不理想,有些居民嫌麻烦,有些居民则觉得自己用不上,也不关心。
当时在社区做志愿者的吴瑞芹遇到一户居民,“一个老太太在家带孙女,我们入户推广的时候,她就是不办。结果过了几天,晚上8点多给我打电话,让我赶紧上门去帮她申领个健康码。”吴瑞芹放下电话就去了老人家,一了解才知道,老人白天带孙女去打疫苗,因为没有健康码没打成。
第二天,社区要排个小品宣传推广健康码,正好把这个案例用上了。小品在社区活动中心演了一次,观众反响不错。王萌和同事们一合计,小品只能小范围看看,不如拍成视频,在社区群里发发。
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有拍戏经验”的吴瑞芹头上。她性格外向、热情,爱跳广场舞,喜欢参加文艺活动。早在2017年,即墨本土有一个视频创作团队招募街拍演员,她陪着老姐妹去面试,没想到上演了“陪别人面试自己却被录取”的戏码。从此,这个从没接触过表演的家庭妇女,成了社区里的红人,排节目总落不下她。
吴瑞芹用一个晚上就写出了剧本,第二天把演小品的居民组织起来,凭借着参演过短视频的经验,导演了人生中第一个情景剧短视频。
吴瑞芹为张琳琳(右)讲戏
剧中人都是身边居民,说的都是即墨方言,这个接地气的短视频在社区各小区的业主群里转发开来,宣传效果比王萌他们想象的都好——新都社区的健康码推广申领在全区相关排名中拿了第一。视频后来还被全区转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可谓立了大功。
这一偶然之举,为社区治理工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新都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下辖9个小区,共有1000多户居民。社区事务总是繁杂琐碎的,既有小区建设等大事,也有婆婆妈妈、柴米油盐的小事。王萌和社区两委委员开会商量,如果把社区里发生的大小事,在解决的同时,用情景剧短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不是更能起到宣传、教育、警示的作用吗?
就这样,新都微视诞生了。主创团队以吴瑞芹为首共7人,都是社区居民和网格员,编剧、导演、拍摄、剪辑“一条龙”。演员一开始是从社区的文艺骨干里面挑,参加文艺演出时,吴瑞芹看谁适合演个什么角色,就去发展对方。后来,去居民家拍戏,顺带着把演员的老伴儿、孙子孙女也发展成演员。再后来,拍的短视频多了,在社区有了名气,很多居民会主动找吴瑞芹,“我也闲着没事儿,有合适的角色也给我个演演试试,不中?”
于是,开拍新一期情景剧前,如果没有合适的演员,吴瑞芹就把角色要求发社区群里,让居民自己报名。现在她的演员库里,已经有40多名居民演员。
大到反诈骗、反家暴、防溺水题材,小到楼道乱堆乱放、上下楼噪声干扰、婆媳矛盾,都被拍成了短视频,讲的都是发生在社区里的真实故事。吴瑞芹这样理解他们的短视频:“主打的就是个原景重现,让居民们看了之后,不好的事儿就自己对号入座一下,反思反思。好的事儿就学习一下,受受启发。”
不胫而走
——没想到又被市里相中了
好的军师能敌千军万马,好的创意就是金字招牌。从第一期筹备到现在,几乎零成本制作的新都微视不仅“活”了下来,牌子还越来越亮。
“咱们没啥经费。”王萌说这话时,有对居民们的歉疚,更有满满的骄傲。
每次社区发生什么新鲜事,或者有什么政策需要落地、有什么矛盾需要解决,王萌都会第一时间找到吴瑞芹“开小会”,头脑风暴一下如何用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们从来不给新都微视设限,定好选题,定好方向,怎么拍、拍什么都放开手让他们创作。”王萌说,这也是老百姓愿意看新都微视的原因,“放手让他们去干,用百姓能听懂的话、身边发生的故事,讲自家的理儿,谁能不爱看?”
虽然制作算不上精良,但社区居民中新都微视的粉丝群体占比很高。62岁的居民陈艳玲就是位忠实粉丝,新都微视一上新,立即转发朋友圈,再转给亲朋好友,紧接着就是一波点评。
“往往我看完新的一期,都等不及要找吴大姐说道说道,什么楼上楼下噪声互相影响啊,养狗问题啊,拍得都太好了。”新都微视演的都是自己身边人,陈艳玲感觉特别亲切,能跟主创们聊聊拍摄内容,就跟自己参与了一样。并且,她从视频里还真能学到不少东西。
社区有老人积攒的废品堆满楼道,新都微视的成员不但配合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做工作,解决由此带来的邻里矛盾,排除了火险隐患,还顺手将这件事拍成了情景剧。
当期微视发布后,居民反响强烈。“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社区内杂物占道的问题好解决多了,老百姓的认识有了很大改观。”王萌说,以前有的居民坚决不配合,看完视频后不少人自己主动清理了楼道杂物,有些个人力不能及的也会找社区帮着清理。短视频中出演拾荒老人的,是从社区舞蹈队里拉来的一位温文尔雅的居民,为演活人物“牺牲了形象”,但她认为能让更多人受益就值得。
在居民中的名声打响了,还有政府部门前来“约稿”,马姐就是在“约稿”中成为一名新都微视演员的。
马姐今年53岁,其实比吴瑞芹还小,是一位负责民政事务的社区工作人员,真名叫马红霞,平时说话轻声细语,不苟言笑。可能正是因为工作中这股子认真劲儿,让吴瑞芹等人习惯喊她“马姐”。
今年3月底的一天,街道有一项关于“临时救助”的政策需要宣传,找到吴瑞芹,希望用新都微视这种新颖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新政策。
接到任务的吴瑞芹眼前一亮:马姐就是最佳人选啊!她懂政策,人也上相,这个角色非她莫属!
新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电视上播放着新都微视关于文明养犬的短视频
可听说要让自己当女主角,马红霞第一时间退缩了。从来没干过这个的她,生怕演不好。但禁不住吴瑞芹的软磨硬泡,还拉来王萌做工作,最终决定披挂上阵。
没想到,进入镜头的马红霞像换了一个人,台词、动作有板有眼不说,跟搭戏的演员配合也是自然、默契,“基本上每条都是一遍过。因为她太熟悉这个政策内容了,又用生动的话说出来,肯定精彩。”吴瑞芹说,那天的拍摄非常顺利,虽然换了几个场景,但基本上一下午搞定。
成片得到了“约稿”部门的高度认可,其“威力”不胫而走,辖区派出所紧跟着找来了——一期反诈情景剧在居民中爆火;区里也看到了,点名让新都社区出节目,将新都微视里的故事搬上舞台,让更多的人看到。
“我们现在排了一个小品,叫《大妈那点事儿》,讲的就是围绕在社区大妈身边发生的那些小事儿,也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的事儿。”吴瑞芹说,这个小品讲的是社区大妈参与社区治理,帮助解决因为噪声、漏水等引起的邻里纠纷,“目前来看反响不错。”
这个作品正在排演当中,没想到又被青岛市相关部门看中,决定推选到今年市里的“秋晚”“春晚”这些更大的舞台上。
走出微视
——服务百姓最好的资源
更大的舞台或许还在社区里。
前面提到,新都微视的演职团队壮大到了40多人。如今,他们不仅仅是导演、演员、摄像、剧务……更是社区服务的志愿者,及时出现在社区需要的地方。
“大家都喜欢看新都微视,也更加认可我们拍的这些情景剧中所讲的道理,因此就更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社区变得更好。”王萌的这一感受,来自于工作中的亲身经历。
社区里曾经有一座喷泉,有三层楼那么高,占据着广场的中心位置。这座喷泉当时是开发商建的,借助“水能利财”的宣传噱头,的确吸引了不少人前来置业。但随着时间推移,转眼近10年,早已停喷的喷泉出现了砖块松动的情况,并且影响着交通动线,成为居民身边的安全隐患。
社区决定拆除这一“定时炸弹”,可又担心有居民不同意。思来想去,王萌找吴瑞芹商量,希望“她的人”能帮着做做居民的工作。
新都微视的40多位演职人员了解社区决定后,都表示理解和认可,主动在茶余饭后分散到小广场上,跟居民们沟通交流意见,并说明拆除这座喷泉的好处。
效果立竿见影。新都社区正式拆除喷泉时,没有一位居民提出反对意见,大家都拍手称快。
新都微视成员服务社区的事例还有很多:
社区内曾有一条土路,下雨的时候车都能陷进去,影响居民出行更影响路两边商户的生意,他们登门拜访商户,发动大家凑钱将路修好,方便他人更方便了商户自己;疫情期间社区封闭管理,他们都是志愿者中冲在最前面的一批人,为大家分发物资、测核酸,每天早出晚归毫无怨言……
至此,他们已经从情景剧的宣传工作延伸开来,更深入地投入社区治理志愿服务中。
“疫情期间,我们新都微视做了很多活动,像最美厨娘比赛、红歌大赛等,都通过新都微视这个平台传播,非常成功。”王萌说,如果没有新都微视这么好的群众基础做铺垫,就不会有这么强的号召力,“他们就是社区服务百姓最好的资源。”
如新树发枝,居民自制短视频让新都社区在治理和服务上有了更广阔的思路。如今,在新都社区,青岛市首家幸福楼宇妇联成立,社区还成立了“巾帼芳华 点亮新都”妇女微家,充分发挥妇女能人效应,将新都微视短视频打造得更具特色,还衍生出“新都大妈”说理室、“小红蜂”志愿服务等特色品牌,让新都社区的居民自发志愿服务干得有声有色。
王萌、吴瑞芹等人也都更忙了。但王萌说,她不愁新都微视下一步能否继续办好,“百姓爱看,管用,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