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里的浪漫,主打的就是一个不实惠!
(资料图片)
越是经济上不理性的行为,就越是一种浪漫的行为。
但是思想观念上的浪漫主义,却是对理性的反叛,理性主义讲究的是用一套真理和共识解释世界,从牛顿的三定律开始,启蒙运动之后的思想家们都在想着完善“大一统”。
这个大一统就是全世界通用的科学和逻辑,是放之四海皆为准的道理。
但是浪漫主义不一样,从休谟、康德开始,从逻辑和因果的缺点,到人类认知世界的局限性一点点撕开了理性主义的一道口子。
从这道口子里,讲究情绪体验和个体自主性的浪漫主义思想出现了,从此存在主义、集体无意识、个人主义一一出现,集体和个体,绝对和相对终于成为了现在的样子。
但是一个问题来了,法国明明是理性主义的发源地,为什么现在法国人却成为了浪漫的代名词呢?
一个可以从地理决定论上做出解释,地中海地区南方的欧洲人,天性就是世俗和快乐的,在艺术生追求的也是让人惊讶的视觉效果,但是对内涵和思想没什么兴趣。
而北方的欧洲人不一样,他们更在意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
这个差别来自于地理上物质的丰裕和匮乏,也是丰裕的地方,越是讲究表面的体验,感官的体验,而越是贫乏的地方,就越是要给一些东西赋予文化、内涵等精神上的东西。
所以法国人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复杂,他们生活在更加安逸的地方,不会热衷于在一粒芝麻里发现习惯那么大的意义,而日耳曼人习惯了在耗费一点点物质之前,都去寻找理由,寻找正当性。
因为匮乏,所以任何一点东西都要谨慎着用,都要想一百个理由才去用,那么使用的所谓意义感,所谓精神需求自然也会出现。
另一个方向,就是文化版图上,因为教会的原因,财富一直源源不断流向南方,文化和艺术跟着钱走,而且在法国很早之前,王权就凌驾在教权之上了,有了钱以后,国王自然也要搞文化和艺术。
那么一个人天性本来就是快乐、世俗和不拘小节的,现在又有了钱,会怎么样?
生活当然要精致化,以前吃2块钱的米饭,现在要有人给你一粒一粒的抛光了给你吃,一碗2000块。
这种精致化带上了文化和艺术味道以后,就是浪漫的核心——不实惠,越是不实惠越是浪漫,越是不求回报,不斤斤计较,越是浪漫。
既然体验要精致化,那么体验的最大来源是什么?当然是男女之间那点事儿。
在法国,贵族势力强大,而且存续时间很久,他们对于浪漫这件事,对于爱情这件事自然也是最擅长的。
早在12世纪,当时的香槟伯爵夫人就说,一场男欢女爱的情事,肉体接触,激情消退,这太粗俗了,咱们需要浪漫!
如何浪漫?那就是追求过程,不求结果,越是不追求结果,甚至拒绝结果,就越是浪漫。
一个男人甘愿为你付出生命、财产和荣誉,以换取得到爱慕对象的首肯,以成为她的保护人,付出一切却一无所得,甚至拒绝得到,这才是浪漫的真谛。
这个定义是不是很熟,我们现在网络上天天喊的舔狗,其实就是传统贵族里,最极致的浪漫!
不仅得不到是好事,甚至有机会得到,你也得拒绝,否则你就不是浪漫,而是妄想!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