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如何治疗?

中风多采用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

中风也称作卒中,以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甚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要症状。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中医多采用中药和针灸治疗。

一、中药治疗

1.中经络

①风阳上扰: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可伴有言语謇涩或舌强不语、急躁易怒、眩晕、头痛、口苦咽干、便干等,舌红少苔或苔黄,脉弦数。治疗以清肝泻火、息风潜阳为主,临床多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②风痰阻络:主要表现为肌肤不仁,甚至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常伴有言语不利、头晕目眩等,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弦滑。治疗以息风化痰、活血通络为主,临床多选用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

③痰热腑实: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常伴有言语不利、头晕目眩、痰多或吐痰、便干等,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兼数。治疗以清热化痰、通腑泻浊为主,临床多选用星蒌承气汤加减。

④气虚血瘀: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常伴有言语不利、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自汗、心悸、便溏等,舌质暗淡或瘀斑,舌苔薄白或腻,脉沉细或细弦等。治疗以益气扶正、活血化瘀为主,临床多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⑤阴虚风动: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一侧手足沉重麻木,口舌歪斜,舌强语蹇,平素可见头晕头痛、耳鸣、腰酸腿软或急躁易怒、少眠多梦等,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治疗以滋养肝肾、潜阳息风为主,临床多选用镇肝息风汤加减。

2.中脏腑

①阳闭:主要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常伴有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紧握、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赤身热等,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疗以清热化痰、开窍醒神为主,临床多选用羚羊角汤加减,可合用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等。

②阴闭:主要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常伴有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紧握、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白唇暗、四肢不温等,舌苔白腻,脉沉滑。治疗以温阳化痰、开窍醒神为主,临床多选用涤痰汤加减,可合用苏合香丸。

③脱证:主要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常伴有手撒遗尿、汗多不止、四肢冰冷等,舌痿,脉微欲绝。治疗以回阳固脱为主,临床多选用参附汤加减。

二、针灸治疗

1.中经络

①选穴:选取水沟、内关、极泉、尺泽、委中和三阴交为主穴,风阳上扰者配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配合谷、丰隆,痰热腑实者配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配气海、血海,阴虚风动者配风池、太溪。此外,上肢不遂者还可配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下肢不遂者可配环跳、风市、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太冲,口角歪斜者可配颊车、地仓、合谷、太冲,言语謇涩者可配廉泉、哑门、通里等。

②操作:水沟采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内关采用捻转泻法;极泉采用提插泻法,以上肢有麻胀感和抽动为度;尺泽、委中直刺,采用提插泻法;三阴交采用提插补法。

2.中脏腑

①选穴:选取水沟、内关、百会为主穴,闭证配十二井穴、太冲,脱证配关元、神阙。

②操作:水沟、内关操作同上,百会闭证时采用毫针泻法,脱证时采用灸法,十二井穴点刺放血,关元、神阙重灸为主。

推荐内容